春晖
星期一 24点更2 星期二 24点更2 星期三 24点更2 星期四 24点更2 星期五 24点更2 星期六 24点更2 星期日 24点更1
葛健豪16岁时与蔡蓉峰结婚,婚后,家境每况愈下。为维持生计,葛健豪帮夫君在上海谋了一份官职。一八九九年,三十四岁的葛健豪带着儿女随蔡蓉峰在上海生活。在秋瑾的影响下,回到老家的葛健豪揣怀着追求光明的中国梦,迈着一双小脚,携儿带女从深山走出,走向长沙、上海、武汉,乃至万里之外的法兰西。回国后,二子蔡林蒸、三子蔡和森、儿媳向警予先后为革命牺牲。母亲承受着一个又一个残酷打击,从悲痛中站起,带着孙辈们继续跟党往前走,直至送走身边最后一个孙儿后,老死在老家的深山丛林之中。毛泽东同志为她题写挽联“老妇人新妇道儿英烈女英雄”。
藏海传
原是大雍国钦天监监正蒯铎之子稚奴,一夜之间身负血海之仇。十年隐忍和学习之后,稚奴化名藏海回到京城,凭借营造技艺和纵横之术,在朝堂上步步高升。他将当年灭门真相公之于众、一雪冤屈,也在逐渐成长中,看到了朝堂的陋习。最终,为了国家安定和百姓安居乐业,藏海协助大雍消弭了战争 。
该剧精致的妆造还原,深邃的国风晕染,厚重且富有灵魂的音乐叙事,烘托出一个复仇者的决心和勇气,对剧中人物情感外化的氛围营造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谓大片感拉满。而对深刻人性的揭示依然是这部作品最打动人心的书写。该剧有优质剧情的高品质和关乎自我的“代入感”支撑,既有“爽文”的惯用元素:“悬疑、传奇、情感、复仇”,又加入了“成长和蜕变”的大主题。从儿时的稚奴亲眼目睹14口家人被奸贼所害,惨遭灭门之灾开始故事线,让仇恨的种子深埋于他的内心。而接下来,父亲友人,也是他的恩公为助他复仇所进行的“魔鬼训练营计划”,看似是在一个封闭空间用几乎残酷的方式打造完成,其实是将浓缩的社会密集给予了一个从未涉世的孩子和追剧的观众们。剧中,几位师傅分别教授稚奴“堪舆、纵横之术、男女之事”,有建筑构造,易经玄学,千古名篇,亦有为人处世之道,混迹天涯之本,而这其中最难过的不是“情色诱惑”,而是“真情”难拒。这样的“智商”“情商”“财商”课,是涉世小白必读,也是一部象牙塔里的处事哲学。
从执意要习武弄枪去复仇的倔强小孩,到加速学习各路“术业”的超能才俊,稚奴逐渐参悟师傅所言,“术亦可杀敌”。“处事之术”是最难的世俗课题,也是人人要面对的江湖。在具有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的剧集风格中,由“倚剑行走天下”到“堪舆纵横之术”,不仅是由武到文的转变,也是由外向内的蜕变。手无缚鸡之力的稚奴成长为一个内心强大、意志坚定,并在仇家扎根,用谋略除掉一个个“该死”的贪官,最终取得仇家信任,达成所愿,这样的戏剧张力,让人想到中国古代复仇故事的巅峰之作,也是第一部流传于西方的中国传统戏剧——《赵氏孤儿》。与之不同的是,《藏海传》不仅止于复仇,更让稚奴从深谙“心术”到走上“大道”,从个人恩怨转化为家国情怀、民族大义。
剧中的“道义”不是口中之快,不是被仰望的神龛,而是从稚奴成为藏海的人格升华。在看到官府之上,各色官僚以“道义”之名行苟且之事,假“道义”之名谋一己之私,民不聊生,百姓疾苦时,藏海的内心充满痛楚。他隐忍多年,只为复仇的个人英雄色彩被觉醒的“大义”震醒。最终,他放下个人执念,从单纯复仇转而出手救世,这使他的人物弧光更加亮眼。他依然牢记家仇,但不再为其所束缚,他打开了人生格局,为万千个曾经的稚奴复仇,承担起终结更大悲剧的使命。
女囚风暴1995
做生意的女强人顶姐因签错文件入狱,一开始就与狱中的前辈波嫂发生冲突,又不喜监狱管理制度,被人孤立。凯莉主动帮助她适应新环境,更因此结识了为人善良,心系女儿又照顾狱中姐妹的博妈。为解决狱中卫生巾不足的问题,顶姐发挥做生意的头脑、与博妈利用各工队协助的力量,尽力为狱友们解决问题,并协力维护和平的女监环境,顶姐更因此赢得了大家的欢迎。但没想到,女监恶霸劏猪环再度入狱,马上破坏了监狱的和谐。为了成为狱中老大,劏猪环设局陷害顶姐和波嫂,令原本对立的二人被罚独立囚禁一星期。两人于这期间难得地交心言谈,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并成为知心好友。博妈即将出狱,却意外发现女儿波波入狱。波波埋怨博妈多年没尽到母亲的责任,不愿与博妈亲近,博妈悲痛万分。在一次劏猪环责难波波泄愤期间,博妈为了保护波波而去世。此举激怒了波波和众人,她们决心共同抵制劏猪环、让监狱回到往日的和平与宁静。波波最终化解了与母亲博妈多年的心结,顶姐和波嫂也明白幸福得靠自己争取。众人在这段监狱生活中,最终悟到人生的缺失,也寻得自己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