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
《归队》是一部备受期待的国产剧,由胡军、李乃文、陈靖可、袁姗姗、任彬、宋家腾、蒋欣、林永健、倪大红、刘佩琦、艾丽娅等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该剧以真实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散落的队伍在重重困境中重新集结、并肩作战的感人故事。剧中,胡军饰演一位坚韧不拔的指挥官,带领着性格各异的队员突破敌人围剿和内部矛盾,最终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剧情紧凑扣人心弦,既有热血沸腾的战斗场面,也充满对人性与信仰的深刻探讨。演员们精湛的演技赋予角色鲜活的生命力,而林永健、倪大红等老戏骨的加盟更为剧集增添厚重感。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个人成长,《归队》都展现了令人动容的情感力量,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精品佳作。
潜行者
1941年的上海,潜伏在汪伪特工总部76号的共产党员方嘉树面临暴露危险,这时候他少年时的童养媳、同为我党地下工作者的陶玉玲带着两个孩子闯入了他的生活,并为了保护方嘉树的潜伏身份与他开始了假扮一家人的潜伏故事。面对76号主任李力行、情报处长叶兴城的怀疑和试探,方嘉树和陶玉玲使出浑身解数,终于让家庭成员全部表演到位。另一方面,方嘉树还兼有军统特工的身份,必须周旋于暗恋他的军统女特工苏雅露、秘密监视他的军统行动组长银狐等关系中。即使在如此复杂的情况下,方嘉树仍然理顺了公与私、敌与我之间的各种关系,完成了组织交给的获取煤炼油情报、清除刽子手李力行等重大任务,利用军统、76号、日本人之间的矛盾,巧妙地为我党获取了更多的情报和利益。
作为一部民国剧,该剧除了具备间谍、枪战、窃取情报等传统元素以及充满紧张感、设置层层悬念的故事外,该剧还尝试将生活剧的方式融入创作中,加入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元素以及信任、背叛、牺牲等情节元素;在形式上,则把敌暗我明置换成了敌明我暗,让故事推进情节环环相扣,人物境遇险象环生,为观众讲述一段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的故事 [21] 。(《中国青年报评》)
《潜行者》不仅具备了间谍、枪战、窃取情报等传统谍战元素,还在剧情设计上别出心裁,通过敌明我暗的故事设定引人入胜。除此之外,该剧最为突出的创新是在谍战叙述中发掘出生活化的表达,透过错综复杂的人物纠葛、日常生活的细节呈现,打造出有血有肉的民国群像,为谍战故事增添厚重的人文内涵。
剧集将故事设定在抗日战争期间,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样的时代背景,奠定了全剧厚重的叙事基调。此外,该剧还通过拍摄角度、光比、构图、镜头衔接逻辑等方面的设计,将肃杀感压迫感层层强化,赋予与故事相匹配的视听重量。
全剧通过航拍视角的穿越镜头拉开序幕,开场便营造出潜藏在大时代中隐秘纵深感。在镜头运用方面,该剧通过漂浮感的拍摄手法,来展现剧情的跌宕起伏和人物的忐忑不安;居中构图的高角度俯拍、低角度仰拍,形成压迫感,并以画面的秩序反衬局势之动荡。在声音设计方面,剧集在部分安静场景中放大了环境音,凸显僵持、严峻的形势;在拷问、对峙等场景中,节奏急促的背景音效则持续铺垫其中,使得紧张的气息扑面而来。
在色彩层次方面,剧集整体的画面色彩是低饱和度的,建立起一个沉稳、安静的视觉氛围。同时,以明暗对比映射心理状态,以冷暖色调划分出地上、地下两种空间。对于剧中最重要的场景76号特务机构,剧组舍弃直射光源,以此营造灰暗压抑的氛围,暗调画面将观众迅速带入谍战情境。苏雅露的家是剧中女性角色出场的主要场景,以明亮色为主,形成强烈的反差感。光影参与叙事,全剧的色彩结构由此确立。
该剧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并非恒定的。一方面,剧中通过多重身份设定,刻画角色处于不同阵营时的状态,丰满人物画像;另一方面,该剧在传统谍战剧的元素之余,融入生活视角,与观众建立情感共鸣。
在一起
该剧以“抗疫”期间各行各业真实的人物、故事为基础,由《生命的拐点》《摆渡人》《同行》《救护者》《搜索24小时》《火神山》《方舱》《我叫大连》《口罩》《武汉人》十个单元故事组成,讲述了中国军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人和事:他们中有义无反顾为人民建起一座白衣长城的医护工作者;有万里赴戎机、八方支援的各地医疗队员;有秉承革命军人优良传统、闻令而动、誓死不退的军医;有平凡又伟大的外卖小哥和专车志愿者;有自救互救、守望相助的普通市民;有积极投身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有在联防联控工作中扎根基层的疾控、社区、公安人员;有误打误撞留在武汉成为志愿者投身抗疫事业的年轻人;有克服种种困难转产口罩、为“复产复工”做出贡献的人们。这些普通人构成了全国上下、各行各业抗击疫情的主力军,为抗击疫情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